1. 首页 > 游戏资讯

壮志姜维阵型组合 三国志姜维怎么样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9-24
摘要: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壮志姜维阵容搭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壮志姜维阵容搭配的讨论,我们开始吧。,壮志姜维阵型组合 三国志姜维怎么样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壮志姜维阵容搭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壮志姜维阵容搭配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他审时度势,继承诸葛亮遗志,高举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最为现实、实用的战争策略,九次北伐,虽然各有胜负,但其不改初衷,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天斗地精神,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政治家风范,直追他的革命导师诸葛先公。特别是经罗贯中先生的巨笔如椽描写,更是在演义版的中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其力挽狂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情结更是感动了无数的江湖草民。姜维可谓是生的伟大,死得其所。在陈寿所著《三国志》里,姜维春秋大义的形象丝毫不逊色于演义版里栩栩如生的描写,可见主流媒体与江湖传说相互佐证,陈罗二人英雄所见略同,都不吝给予姜维极高的评价。只是在惯以成败论英雄的后世史家眼里,姜维被扭曲成了一个劳师疲命,不知体恤民情的战争狂人,是导致蜀汉小朝廷短命的掘墓人,这样的史论是极不公平的。当是时,三国鼎立中,蜀汉与曹魏、孙吴两家绩优股相比,只能是最不被人看好的垃圾股,实力最为弱小,且偏安一隅,人少地狭,假使不是诸葛亮和姜维勉力维持,尽量把战争的烽火狼烟引到外围,把人民内部矛盾巧妙的转换为敌我之间矛盾,恐怕仅仅是内部争斗以及强敌压境,蜀汉想要在夹缝之中苟活42年,则根本是不可能的。姜维很好的接过了老一辈革命家薪火相传的火种,矢志不移的把红色接力棒的战争游戏尽量延续下去,无比坚定的诠释了诸葛亮光复汉室,一统中原的雄韬大略,并竭尽全力举一国之力勉为之,虽然力无所逮,最终身死被执,但仍然无掩其光辉的人格魅力,忠勉勤苦,耿耿忠心。退一步说,依诸葛亮的鬼神不测之术,未必就算不到姜维最终逃不过的悲剧宿命。匡扶汉室,讨伐独夫民贼,在巨大的现实差异面前更像是一个江湖传说,根本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冰雪之峰,挑选了姜维做接班人,其实就是给姜维套上了一个毕生摆脱不了的枷锁,可是姜维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道路,尽管革命的道路越走越窄,后来直接的走进了死胡同。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慧眼独具的挑选了一个忠实的信徒,注定这个姜伯约和他一起走向幸福的殉道,然后凤凰涅磐,如流星般璀璨,渐成历史中某种定格的永恒。似乎也可看出姜维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君子坦荡荡的侠肝义胆,好一个姜伯约也。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就一定要选择姜维做他的接班人呢?换一句话说,诸葛亮择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是姜伯约而不能是其他人呢?这与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的处事特点,以及选拔领导干部的择才用人标准有关,也与姜维的性格特点密切相联,更重要的是与当时天下大势以及蜀汉内部错综复杂、微妙的人事关系有关。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姜维,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权衡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姜维实乃当时情形下最佳人选,非彼莫属,我们尝试着分析之。诸葛亮在没有得到姜维前,最为看好的接班人是马谡,《三国志》上说,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做过成都令和越西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刘备这个人别的好处不多,但是特能识人断才,他在世时曾劝过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听不进去,以谡为参军,参要军政大事,且每每通宵达旦,甚至将马谡视为己出,像父子一样,少不了把毕生绝学予以传授,可是马谡太不争气,首次登台亮相就砸了锅,在街亭一战中刚愎自用,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这个蜀汉前沿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直接导致了此次出师北伐只能以失败告终,无奈诸葛亮只有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为什么对马谡好?因为马谡兄弟五人皆有才名,特别是其哥哥马良,本就是诸葛亮荆州集团的重要谋士,且与诸葛亮交好,把诸葛亮比做管、牙之士。马良死后,诸葛亮更是对马谡照顾有加,原本期待小鸡脱毛以后变凤凰,委以重任,谁知道马谡是个纸糊的灯笼,高分低能,见光就死。诸葛亮的伤心是有原因的,因为潜在的接班人根本就服不了众,还丢人现眼,伤透了领导的心。在接班人的考察中,马谡第一个出局了。第二个可以参考的人是魏延,魏延此人也是整个三国时期蜀汉政权里最被忽视的人物,此人文武双全,智勇过人,且战则必胜,最难得的是魏延的战争大局观是蜀汉上层集团里最为稀有难得的,应该成为领导们寄予厚望的不二人选,可惜知人善用平素待魏延甚好的刘备早早就驾鹤西去了。而诸葛亮对此人是极不感冒的,并且早在魏延投诚时就险些被诸葛亮借口杀掉,魏延被诸葛亮边缘化是有原因的,其一,此人既不是刘备借以发家的核心集团人物,也不是诸葛亮荆州集团的重要分子,而是投诚反水过来的,是第三种人,而第三种人的作用只能是杀伐绝断的利器。其二,诸葛亮为人沉稳且戒急用忍,而魏延为人刚猛且自负,喜欢纵论天下大势,以显其卓尔不凡,两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其三,整个上层集团里,只有魏延可以挑战诸葛亮权威,并提出了一劳永逸解决战争的绝妙奇计,兵出子午谷,但是因为诸葛亮的谨慎,此计被否决了。但是诸葛亮深知魏延的才能,也只有自己活着时可以驾驭,身死后依魏延的军事才能,没有人可以制衡,很有可能魏延会把蜀汉带入一个急进冒险的境地,那样将是对自己倾毕生之力一统中原的伟大事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魏延的被铲除,很有可能诸葛亮早就算计好了。还有两个人可以做为考察对象,蒋琬和费祎,此二人虽有贤名,但都属文官集团,治世可以,督军非其本长。蒋琬,零陵湘乡人,是荆州集团后期重要人物,不过初始并非为刘备看好,因其不修边幅,放浪形骸,差些被刘备治罪,多亏诸葛亮从中斡旋,知其托志忠雅有高才,诸葛亮死后,荐为尚书令,继承了其宰府中重要职责,可是终究文人论兵,其想法是之所以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准备多作舟船,从汉、沔袭击魏国,旁人告诉他,如果不能攻克,逆水返还,岂非更难?仅此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把军政大权交给他,其实是极不放心的。还有费祎,此人与益州西川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最终却投靠了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虽然很好的保住了蜀汉基业,但是对姜维用兵却有着极大的限制,每每出兵不过数万,历史上有人指出正是蒋、费的重文轻武,导致了蜀汉的兵凋民散和有关战时动员令在上层集团的意见分歧,诸葛亮举荐此二人担任文官集团首脑,更多的是为姜维的出山做辅垫,姜维才是诸葛亮的真正继承人。姜维,字伯约,蜀国大将军,第五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天水冀县人。此人幼年好郑经玄学,性格被磨练得少年老成,沉静如水,这是诸葛亮喜欢他的第一点,与我族类,性格相仿,可堪大事。其次忠勤公事,思虑缜密,这是诸葛亮喜欢他的第二点,蜀汉不需要夸夸其谈的人,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夙夜忧思,废寝忘食的实干家。第三点,姜维敏于军事,且侠肝义胆,最重要的一点是忠于汉室,这是接班人的关键所在。这在《三国志》里有曲笔描述,建兴六年,诸葛亮出祁山再次伐魏时,天水太守带着姜维等一众外出公干,听说诸葛亮来了,大惊失色,退守上邽,却偏偏遗弃了姜维,姜维来到城门,太守等人觉得姜维有异心,不开城门,待返回故地冀时,还是无法叩开关门,姜维走投无路,无奈投蜀。如果不是姜维平素里对匡扶汉室多有议论,常怀异志,对朝政不满,讥谤国事,想必关键之时,太守也不会有这种态度,结果白白让诸葛亮如获至宝,捡了便宜。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早就相中了这位后生小子,认为其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欲得之后快,而早就安排下了一系列策反计谋,这一年,姜维26岁,得到姜维后,诸葛亮大喜过望,史书上说,诸葛亮对张裔、蒋婉留书“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永南,李邵,季常,马良也,都是蜀汉的杰出人物,而这两位大名士都不如的人,那就真是名人中的名人,名人中的战斗机了,喔也牌的。仅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革命接班人姜维到来的非常之满意和高度评价。拿姜维与马谡相比,可以立见高下,姜维,实战型人才,贯彻的是从战争中来到战争中去的实战军事思想,而马谡则书生谈兵一个。诸葛亮此时正是沉浸在失马谡的悲痛之中,得到姜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革命家的心中隐痛,得一姜维,胜过十个马谡也。相中千里马以后,诸葛亮这位伯乐此后对姜维悉心加以培养,是有“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素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这话当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别人,姜维的军事才能一般人比不上,蜀汉的未来就看这位年轻人的了,姜维在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情况下,保持了一般人所无法具备的冷静头脑,从此跟随在诸葛亮身边,韬光养晦,这从他回母书信中依稀可以看出其踌躇满志,意欲鲲化为鹏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诸葛亮选择姜维在后蜀汉时期做军事主官,宰辅大臣,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由,以前史家很少注意到。昔日驰骋疆场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老的老,死得死,是否因为身边真正能堪大用的军事指挥人员已经凤毛麟角了?未必如此,人杰地灵的川府之地还有许多能征惯战的勇将,帐下猛将虽非如云,但毕竟还有王平、张翼等等老成持重之人,那么为什么会最终选择一个乳臭未干年方弱冠的少年之人呢?这恐怕就是诸葛亮难与人言的内心隐密了。其一,诸葛亮知道连年征战,劳师疲民,在将佐中已经存在着一股猜疑和观望的风向,蜀汉战争的龙旗还要再打多久?老兵们人心厌战,不可能完全秉承自己的革命意志,只有年轻人可以做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折不扣执行自己定下的北伐大计;其二,宫中和府中的斗争迟早就没有消停过,西川集团势力范围如百足之虫,僵而未死,更可怕的是,还有一股最重要的崛起势力,那就是后主身边的宠信宦官集团,纵观蜀汉当时的重要人物,难免会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只有姜维出身清白,没有任何背景,又是自己一手调教的,当会不辱使命,拥立姜维做军事主官,可谓各方利益集团皆大欢喜。其三,姜维年轻,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假以时日,姜维肯定会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蜀汉的存亡危急只能托付在姜维身上。而观当时名士郤正评论姜维所言,诸葛亮并没有看错接班人,“(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姜维所具有的非常优秀的领导干部的品质,不独诸葛亮早就观察出来了,德才兼备。也折服了同时代的人们,其取而代之蜀汉的军政大权可谓众望所归,也说明了诸葛亮的识人鉴才和选拔年青干部的眼光非常独到和准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有谁能体会诸葛亮的千古老臣心?只有姜维,所以当诸葛亮死后,当时的姜维已经32岁了,正是大丈夫创立功名的时候,姜维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和重托,从此扯起先师的巨旄大旗,联络羌凉,义无反顾的把诸葛亮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殚精竭虑的九次兴师北伐,究其原由,是报国恩?还是士为知己者死报师恩,大概只有姜伯约自己知道了。姜维后来的结局是非常惨烈的,国家都已经破灭了,还想着联络钟会东山再起,可惜时运不济,一门老少被乱兵所杀,连个收尸的人都找不到,还是乡邻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姜维从26岁投靠诸葛亮并获信任到62岁功败垂成,身死异乡,这冥冥中的数字巧合是不是暗合着某种不可知却循环往返的天道呢?2005年的某一天,我在路过剑门,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战场,姜维为蜀国最后战斗过的地方时,望着那巍巍高耸的剑门关,一股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我在一本名叫《剑门风铃》的书里找到了辑录于“剑门平襄侯祠”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凭吊姜维的,“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灭蜀魏将),死当为吏杀谯周(降魏主谋)。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吟罢,不胜唏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英雄壮志难酬兮,千般努力,万般辛苦,如今都化做了土,只有那薄雾中的风铃,似乎在耳边轻轻的摇曳着……

梦三国姜维获取方法及属性介绍

姜维是梦三国手游内的战狂类英雄!少年壮志称豪侠,愿为明主战黄沙,他是少年英雄,光明磊落,正直大义!

姜维

英雄定位

战狂

英雄属性

物理攻击

★★★★

法术攻击

★★★☆

防御能力

★★

上手难度

★★★☆

英雄技能

麟断离弦

主动

蓄力后,对直线上的所有敌方单位造成伤害,并降低其法力值。

麒麟空闪

主动

向前方瞬移,并提升移动速度。

麟动九天

主动

获得额外的攻击力,攻击能溅射到目标周围敌人,并减速。

麒麟天剑阵

主动

召唤剑阵困住周围的敌人,剑阵内所有敌人受到持续伤害。

装备

第一轮购买

2000金

疾风靴、水晶鞋、利川马

第二轮购买

2000金

深渊邪盔、无双钢盾、雷公锤

第三轮购买

2000金

古锭刀、龙风双股剑、流星锤

第四轮购买

2000金

人界战弓、霜冻豪龙枪、魔界战斧

获得方法

888金币或者8880星魄

技能展示

-

英雄解析

-

为什么说姜维是悲情英雄

在姜维的十次出兵行动中,不克而还者五次,胜负各占一半,这对于蜀汉小国而言,已是骄人的战绩了,更展示了姜维忠于汉室的用心。姜维立志于功名而建树不够卓著,实在有诸多无法超越的制约。首先,从根本上审视,蜀汉狭小,财力不支,难以承受连年浩大的军费开支,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是难以制胜的。其次,其时主政的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姜维有多大的作为,可想而知。即使后来姜维主政之时,也受制于黄皓小儿反侧之患,危及专精。史载:“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连自身的安危尚且难保,试想姜维能有多大的功业建树呢? 蜀汉如不主动出击北边的魏国,是难于存活的。再说,心存汉室的姜维,既然主宰蜀汉国事,匡复汉室是其历史责任,能否做到则是另一回事,责备姜维屡次兴兵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以区区蕞尔抗衡强大的中原,实有几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但是,任何已经存在的割据政权,在没有经过实力较量之前,自动放弃统治是绝不可能的!姜维?勉国事的忠荩之心是值得肯定的。 姜维一生中最被关注而又议论最多的是蜀汉政权覆亡前后的所谓“假投降”事件。 姜维降魏实出于后主敕诏,不得已之举。彼时拒绝了钟会的诱降,此时的弃甲实属无奈。《汉晋春秋》载:“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眉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甚欢。”姜维虽然迫于后主敕令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的忠悃蜀汉之志却并未泯灭。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并非放弃了心中的信念。《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去三国时代未远,他的记载当属可信。聪明的姜维以历史上谋士名臣功高振主的故事窥探钟会心曲。其实,钟会不臣之心从他构陷邓艾时即已暴露,姜维所说“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姜维窥破钟会野心,因风借火,巧妙点播。常璩在《华阳国志》中也说:“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适可旁证。《资治通鉴》在援引常璩之论后说:“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干宝之讥皆非也。” 诚如胡三省所论:“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胡三省显然不赞同陈寿对姜维“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批评,更对孙盛、干宝之论不以为然。孙盛《晋阳秋》说:“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复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变亦誾哉!” 孙盛之论真乃书生迂议!在景耀六年魏兵尚未入蜀之际,姜维就敏感到蜀汉危殆,曾上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姜维传》)后主听信宦?胡说:“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宦官黄皓擅权,连姜维的处境已很危险。再说,钟会大兵压境之际,姜维率众坚守蜀中门户剑阁,迫使粮运不济的钟会“将议还归”!怎么能让把守剑阁的姜维驱驰绵竹!剑阁洞开,守住绵竹还有什么意义!限于篇幅,不再详引。 姜维即为大将,荷国之重,蜀国的晚期内政如此糟糕,但是以攻为守的姜维,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忠心,以小国硬撼魏军,是何等的气魄,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 综上所述,姜维是一个历史上是非功过争议颇多的重要人物。姜维归蜀之际就受到诸葛亮垂青并赋予重任,“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好学不倦,清素节约”,表明他是一个韬略过人,操守可风的俊杰。“心存汉室”的夙志至死不渝,多次出兵击魏尽管遭致“玩众黩旅”的贬讥,却是他效法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忠荩。假投降的良苦用心虽引来一些不明就里论者的鄙薄,却无损姜伯约对蜀汉的尽瘁!

其胆大如鸡卵的姜维,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三国演义》说到,诸葛亮死后,大将军姜维继承其北伐遗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终未能改变形势对比。魏将邓艾、钟会分兵攻击。邓艾出奇兵偷袭涪城,威胁成都,后主惊惶无措而投降。姜维见大势已去,设计率部假降钟会,行挑拨离间之计,先借司马昭之手除去邓艾父子,又劝钟会背主自立,自己从中取事。两人商量谋反,见诸将“皆有不服之心”,于是姜维领武士“乘早戮之”。不想走漏风声,“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钟会被“乱箭射倒”。姜维拔剑上殿,与敌搏杀,往来冲突间,不料“心疼转加”。姜维仰天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魏兵剖开姜维腹部,发现其“胆大如鸡卵”。

三国志裴松之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升大”。

《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是被拔高了一点。《三国志》里的姜维,却通常是被低估了。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渍剿溃豢だ锶蚊?欣伞?/p>

姜维生于202年,这时候是曹操确定地位的官渡之战的第二年,距离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还有六年。姜维的父亲是魏国官员,大概在姜维15岁左右的时候,为了镇压羌、戎族的叛乱,不幸战死。因为死在沙场的缘故,魏国赐他的儿子姜维中郎职务,可谓少年得志。

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学生,可以想像姜维有何等的才气,吸引了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后,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的信里,这样形容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随后,姜维便在30不到的年纪,成为了征西大将军。姜维也从此,开始成为三国后期,最耀眼的将才。

234年,姜维32岁,诸葛亮54岁。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半路病故于五丈原,而魏国大将则是司马懿。姜维知道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一旦传出,不但蜀军心会大乱,司马懿亦会立马进攻,于是命令密不发丧,悄然退军。但纸包不住火,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司马懿耳朵里,同诸葛亮鏖战多年的司马懿自然大喜过望,立刻进攻,姜维则调整队型,树起诸葛的大旗,鸣起战鼓,一副正面对垒的阵势。多疑的司马懿深恐诸葛亮的逝世是一个全套,连忙撤军,而姜维命杨仪率小队人马在前方造势,自己则率大军安全退回蜀国。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

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死去前,姜维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

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终其一生,伯约也是一个欲求机遇而不得的人,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壮志难酬。首先,关羽失荆州使得《隆中对》已成为画饼,北伐因粮道转运困难几乎已经不可为之。其次,伯约并非武侯,内廷外朝尚有各种掣肘。

最后,仅有的几次机会,也如浮光掠影,一闪即逝,我觉得吕思勉先生《三国史话》中说的很公道:“?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理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维屡次想大举,费?总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死后,姜维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无大功,而自己国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当时很有反对他的人。后来读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归咎于姜维的用兵的,其实亦不尽然。”又云:“从魏齐王芳之立,至于高贵乡公的被弑,其间共计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国后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国多事之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则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的时间,都在蒋琬、费?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国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应当负较大的责任。”

有人说,伯约伐蜀是穷兵黩武,志大才疏,殊不知北伐本为死中求生,知其不可而为非为之不可之事。君不见近在眼前的刘璋,张鲁,刘表的教训吗?刘表有长江之险,结果如何?张鲁有雄关天狱,结果如何?刘璋同样坐拥蜀汉地利,结果又如何呢?刘璋的才能应该不会弱于刘禅;他当政的蜀汉实力应该不会弱于蜀汉灭亡前期;以中原六州为后盾,邓艾为主将的雍凉军队,远超以半个荆州为根据的刘备军。结果又如何呢?如前文所述,伯约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兴复汉室他本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对自己有个交代的,那么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走上北伐这条崎岖小道又能说他什么呢?终其一生,伯约勤勤恳恳,赤胆忠心尽到了自己的臣道,却很不幸摊上了一个“安乐公”的窝囊君主,这也是他梦想彻底破灭的原因。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扶不起的阿斗对一个民穷兵疲,偏安一隅的小国的作用并不比他屁股下的那张龙椅大多少,他不仅不能选贤任能为伯约的北伐创造条件,常常还总在关键的问题上起反作用。灭蜀之战本不该发生,伯约早就劝谏过阿斗阴平虽险却不可忽视,成都之降更是责在刘禅,伯约的军队其实已经离得不远了,刘禅只需稍作抵抗,灭蜀一战就将功败垂成。只可惜后人读历史,总喜欢将伯约和武侯作等量代换,北伐不成责之伯约,蜀汉灭亡却宽容阿斗。依照我粗浅的见解,北伐的失败,伯约的确有责,但蜀汉灭亡,则全是阿斗无能。试想连这样一仗都不敢打的君主,伯约若是稍有二心,以其威望,军权在手,前可效仿董卓,曹操;后可师法司马昭、孙?,可伯约连何进都不愿做!非不能也,实不愿也,我想伯约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对这个糊涂的皇帝太过宽容。

伯约之死是他人生最富有争议,也是他一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展示了他这样一个人到底有多么大的才干,如果他愿意的话,到底可以做成多大的事业。但也更无情地证明了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不管有多大才干,没有机运等于零”。伯约没有选择像阿斗,谯周和评价他头头是道的?正一般选择归顺,然后让自己的余生伴随那个昏庸的旧主在魏地的蜀乐里醉生梦死;也没有选择像北地王刘理,或者诸葛瞻那样或激烈抵抗,或自杀以成全自己的身后的万世烈名。他再一次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路,赌上自己的性命,身后名节,以及全家妻儿幼子的性命,玩了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阴谋,只求能为老师的嘱托还有梦中的理想努力最后的五分钟。如果不是这个差那么一点就成功的阴谋估计还会有更多的后人质疑他的能力。按照司马昭的说法,他的阴谋注定最后也不会成功,但是没关系,死其所愿,才是真正死得其所。《三国演义》读到姜维之死,总是让我叹息,不知道这位英雄在临死之际,除了徒谈天命奈何造化弄人以外,是否还会想到什么?会想到他的魂牵梦绕的故国吗?会想到他声声呼唤的慈母吗?会想到对他拳拳嘱托的武侯吗?还是会牵挂即将因为他的连累而吉凶难料的妻儿幼子?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彻底绝望了,也彻底解脱了,只因他做了他认为自己该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无愧于心。

作为一个敌国降将,这么多年的征战已经让所有人疲惫不堪,没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够复兴汉室,姜维就像一个在从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下卖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叹息,但终归是个悲剧。但这不妨碍所有人对姜维个人品性的褒奖,蜀汉学者?正后来著文评论姜维说,“姜伯约身负国家上将之重,位列群臣之首。但住宅简陋,没有多余财产,没有妾室,家中也不置声色娱乐之物。穿着的衣物、出行的车马和饮食用品一点也不奢华繁复。

所得的官俸,都是随手用尽。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刻意表现自己的清高廉洁,而是本身对这样的待遇已很满足,没有更多的要求。一般人评价一个人,如果他成功的话就赞美他,失败的话就贬低他;吹捧身居高位的人而压抑地位低下的人。

姜维将智谋与骁勇完美地集于一身。三国英雄,文臣大都足智多谋却全无武功,武将往往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像姜维一样既能运筹帷幄又能跃马横枪,既是智囊又是悍将的,其实不多。姜维在归顺蜀汉前就识破了诸葛亮取天水的计谋而大败蜀军。归顺蜀汉后,诸葛亮如获至宝,高兴得连魏国驸马夏侯?膊蝗プ妨耍?碛墒恰拔岱畔暮绶乓谎级?=竦貌?迹?靡环镆病薄F钌酱蠼荨⑻?山困司马昭、洮水之战斩首魏军万余人、坛山谷之战歼敌五万余人,无不是姜维斗智斗勇的结果。姜维的武功堪称一绝。天水一战,连赵云都夸赞其枪法与他人大不同。他还有以其人之箭还射其人的绝技。铁笼山之战,郭淮率兵追杀姜维,姜维顺手接住郭淮射来的箭,直射郭淮面门,郭淮应弦落马。姜维的智勇在生命的最后一搏中施展到了极致。后主降魏后,姜维力图光复蜀汉,先施诈降计,后用反间计,使曹魏丞相司马昭、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相互猜忌,结果邓艾被钟会奉司马昭之命铲除,钟会被姜维策反。如果不是心疼病发,蜀汉可能就要光复了。

当魏兵向我们展示姜维的“大胆”时,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位三国英雄的智勇之心、忠义之魂和壮志未酬的绵绵遗恨,当然还有些许急于求成后的胆大妄为。

范缜: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纵观姜维的一生,充满着诸多的悲剧。他投靠蜀国,是因为被上司猜忌;他虽然成为诸葛亮唯一的学生,却是在诸葛亮去世的前几年,就连诸葛亮自己也觉得,认识姜维太晚,自己的生平尚未完全教予姜维;后来虽然成为蜀国第一大将,却因为自己是个降将,在朝中没有嫡系,没有根基,无法与黄皓等人对抗,而被排挤;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却因为黄皓怂恿刘禅,刘禅担心姜维成功后会谋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使得这一次出征前功尽弃,这和若干年后精忠报国的岳飞那催命的13道金牌何其相似!就连最后蜀国都亡了,姜维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功说服魏国两个大将窝里斗甚至谋反,姜维的文武功绩与其悲剧性的一生,对照之下可谓空前绝后!

千古风流,终化尘土。诸葛亮光复汉室,亦未能实现自己功成身就,归隐田园的梦想;而姜维,亦未能完成武侯遗志,重振江山。但他,亦给后世留下了三国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个人传奇!

对姜维的评价

这说的是姜维少年时候的理想和性格。

“好立功名”,说的当然是他有远大的抱负,渴望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作为一个男子,有雄心壮志是没有错的,而且是必须的。

“阴养死士”也就是私底下愿意结交绿林豪杰,愿意跟那些重情义、轻生死的充满了献身精神的、有志向好汉交朋友。而把他们聚在一起,对于抵抗羌人,关内诸侯的侵扰,维持天水的社会稳定,当然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思布衣之业”,也就是说,姜维心怀天下,志向与常人不同,考虑的不是娶妻生子,过日子,经营家业,不是个人怎么生存。而是怎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建功立业,报效明主上去。 他的志向是脱离了低级生存的,是要投身社会的广大天地,去实现个人价值。他的个人价值是以天下兴亡为纲维的。

某些人,把这几句话当成姜维不关心农业生产、百姓生计据,只求个人功名的论据,显然是不妥的。

蜀汉后期的姜维为什么最后会失败被杀?

姜维这个人大家不陌生吧。他是蜀汉后期的将领(基本上蜀国后期也就他算是一将呢,除他以外再也没有能拿的出的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大家都知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姜维能排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之强。

诸葛亮在北伐时,有过一场天水之战,不巧碰上了智勇双全的年轻骁将姜维,交手之下,诸葛亮竟然失败了两次.诸葛亮平时就留意人才,以便培养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继承人,而今见到魏国有如此能人,心中大喜,决心收降姜维.然而,听人说姜维非常忠于曹魏,他思考了好久也想不出办法。后来听说姜维是个孝子,从小和母亲一起,得知他老母在冀县。派魏延率军佯攻冀县.姜维得到消息,只得哀求天水郡守马遵让他领兵前去冀县守卫.姜维快到冀县,魏延假意与他交战,没有几个回合,又假意败走,放他入城.于是诸葛亮派人到南安郡叫来夏侯懋,说:“你怕死吗?”夏侯懋慌忙跪地请求饶命.诸葛亮说:“现在姜维守卫冀县,派人告诉我,‘只要夏侯驸马活着,我愿投降.’我饶你性命,你肯招安姜维吗?”他说情愿招安,果然不出诸葛亮以外,姜维被迫于入蜀汉,成了诸葛亮的得意门生。

在诸葛亮之后呢,姜维开始崭露头角,费?死后,姜维获得了大量的军权,继续北伐。他打了很多硬仗,也跟邓艾等人交手N次,却还是跟诸葛亮一样,无法撼动魏国。前期诸葛亮率军30万,那个时候蜀国的军力还行,但是诸葛亮5次北伐还是不成功漫漫导致国力亏空。如今再加上个姜维,国力已是每况日下。兵力下降也证明蜀国的粮食储备产量下降(大家都知道,只要一发生战争,首先倒霉得都是百姓)。所以导致最后因国力的问题,姜维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打不起了,以至于最后自杀。

姜维和诸葛亮都是蜀汉有名的军事家,但是真正论计谋战术、攻心、还有如何治理国家方面,远不如后者。说到底姜维只能为将才而不能成为全面的人才。就连司马昭说,蜀汉刘禅昏庸无能之辈,就算诸葛亮活的长久也不可能长久的保,何况是姜维呢?就连他自己也说有些方面不如诸葛亮。

那个时候姜维有复兴汉室的决心,可是无奈,蜀汉后期不出英才,光他一个英才怎么行?如果当时诸葛亮外加五虎和姜维生在一个年代,那么蜀汉早就一统江山呢,可见当时蜀汉没有人才没有靠的住的将领辅助他。原来诸葛亮出师表所用之人比如费?、蒋琬等人都已经长埋地下呢。没有继承人,导致宦官专权。最后姜维一个人独自守卫剑阁,以至于邓艾偷袭阴平,成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武将出战。

最根本,就是刘备的子嗣,后主刘禅,这厮真验证了司马昭说的,昏庸无能,不仅没有主见,还听信于宦官,和姜维渐渐疏远。本来在姜维在北伐的时候,有几次获得大好优势的情况下,又把他召回来,(很多战争,我们都知道在自己最有利士气最盛的时候应该乘胜追击而不应该禁止不前)这时姜维很费解啊。我想可能是这个厮后主就是听信宦官,说姜维手握大量军权,以后天下平矣,会取代他,我想肯定有这样的话,后主肯定不会让姜维把自己的实际权力给夺走,所以把姜维叫回。使得姜维不得不听大夫郗正之言“屯田沓中”,导致汉中兵力空虚。蜀国整体防御实力大幅下降

其实写到这里,我觉得姜维这个人空有一双本事,但是很孤独的,不像前期刘备左右有关张、上下有赵马,还有个大军师诸葛孔明。多年的北伐,蜀国已经不可能像先前那样能够组织军队大举进攻,现在也就只能说明是由攻转守。也就证明这个时候蜀国只能属于挨宰的“羔羊”。也就是姜维坐镇,能让蜀国多存活那么多时间。这个时候姜维是大将军,多次再军师上建议后主刘禅应该如何摆动兵士,如何驻点?但是他的良好建议被很多大臣反对,更有的是把他的打下去了,以至于到最后了,连自己的老巢成都都给丢了,这就是刘禅不停姜维之劝告,刘禅最后做了个安乐公。

那么到最后呢,姜维知道虽然自己的“家”没了,但是复兴汉室的决心依然存在,这个时候呢,姜维一埋入老年。他假意投降钟会,但最后还是因为钟会的太过于高调,导致他的计谋被魏国识破了,最后不得已而自杀,死之前还不忘说一句“苍天不佑我”,可以看到姜维壮志满怀,最后遗憾的没落表情,我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姜维自杀那一幕,留下了眼泪。我这里只能说,姜维你是没有跟对明主。

好了,今天关于“壮志姜维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壮志姜维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